“我们战争获胜就是为了保障民众罢免我的权利。”——丘吉尔
二战期间,在德国决定无条件投降之后,英国临时内阁首相丘吉尔便正式宣布:英国赢得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胜利。
对此英国军民欢呼雀跃,他们终于等到了战争结束的一天。作为一个对英国做出突出贡献的政治家,丘吉尔却在7月26日的选举中黯然下台。这究竟是为什么呢?
丘吉尔
丘吉尔生于1874年,是英国著名的政治家、历史学家、画家、演说家、作家以及记者,他曾经在1940年临危受命,出任英国首相。
在他的带领下,英国越战越勇,当时著名的英国《泰晤士报》甚至称丘吉尔是“英国精神的化身”。另外他在率领英国击败了纳粹德国之后,还发表了《铁幕演说》。
展开剩余73%也是在此次演讲之后,世界正式进入美苏冷战时期。正是因为如此,丘吉尔被美国杂志《人物》评为“世界最有说服力的八大演说家”之一。
对于英国而言,丘吉尔无疑是非常伟大的一个人,所以人们才非常好奇为什么他会在选举中以197票对393票的巨大劣势,与首相之位失之交臂。
丘吉尔在和平年代的表现
彼时英国军民在丘吉尔的带领下,的确顺利保住了英国,可与此同时,英国也因为巨额的军费开支而欠下了大笔债务。
作为保守党领袖的丘吉尔,他并不能在和平年代为英国做出有效贡献,这是因为保守派并没有提出有效的英国未来发展计划,且同时保守派还在大肆打压工党。
战争之后政府的主张应该要落实在什么地方呢?对于当时的英国而言,政府更应该关注的是民生就业、国家重建以及经济发展。
在这些层面丘吉尔显然没有足够出彩的作为,相比于丘吉尔,工党领袖艾德礼则一直在不断强调社会改革,并且提出了不少英国后续发展的贴切实际的建议和主张。
丘吉尔的主张
事实上丘吉尔会黯然下台,与他的战后主张也有一定关系。据悉丘吉尔当时在大选中一直在鼓吹殖民地统治,同时他还强调民众必须坚定维护英国“日不落帝国”的地位。
而对于二战世界史有所了解的人应该都知道,二战进行到后期的时候,世界各地掀起了各种民族解放以及国家独立运动。
这些运动使得很多国家摆脱了殖民地的身份,各国国民将会迎接全新的生活。可以说二战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世界众多殖民地向殖民者强权提出抗议。
在这样的形势下,殖民统治势必会再度诱发战争,这对于英国民众而言无疑是雪上加霜,所以丘吉尔在选举中并未得到多数人的支持。
总结
总而言之,丘吉尔会在德国战败后不久黯然下台,一来是因为他当时的主张不符合整个世界发展,二来则是因为当时英国需要一个将民生建设落在实处的领导人。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丘吉尔当时虽然没有当选首相,但他依旧活跃在英国政坛之上,是英国人公认的国家伟人。
发布于:天津市